9月15日讯 在足协此前公布的禁足名单中,孙准浩在列。《新民晚报》撰文认为,此前全北现代的法务组发现了孙准浩身上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,叫停了这笔已经完成95%的转会,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。而中超俱乐部在场上场下,都有许多课要“补”。
许多球迷都明白,球员转会从来都不像表面上那样先“你情我愿”,然后“签字画押”这么简单,尤其对于要付出转会费,又要接收新球员的那家俱乐部而言,事先做足功课,防止一切可能的风险是绝对不能够缺少的工作。
虽然本赛季战绩不佳,队史第一次跌入K联赛保级组,遭遇球迷和媒体的批评,但全北现代的“制服组”在关键时刻,还是展现了足够的“职业水准”。据了解,在去年返回韩国后,孙准浩一度十分接近加盟全北现代,当时双方已经谈妥了薪资待遇与合同年限,俱乐部甚至已经着手安排欢迎仪式,但在签约前的最后一刻,全北现代的法务组发现了孙准浩身上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,叫停了这笔已经完成95%的转会。最后的结果证明,与中超有着密切联系的全北现代,凭借一支能力不俗的法务团队,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。
相比之下,中超球队这些年在转会市场上因为“背景调查”或者“球员风险管控”做得不够细致而吃亏的例子,不在少数。类似当年伊哈洛边养伤边游玩,给申花俱乐部带来经济与形象双重损失,被海港寄予厚望的吉安、迈斯托罗维奇却长期与病床为伴,前者在生涯后期转会英格兰时甚至连体检都无法通过的情况,都堪称“刻骨铭心”的教训。与此次全北现代的“明察秋毫”相比,中超俱乐部在场上场下,都有许多课要“补”。
《新民晚报》认为,中国足球职业化这些年,从技战术风格到俱乐部文化建设,几乎向欧美足球强国学了个遍,但尴尬的是,球场上的国足依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风格,球场下的俱乐部运营管理,也依旧存在不少亟待提高的地方,在转会这种考验“软实力”,又十分关键的项目上,几乎没有中超俱乐部能够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。
当日本J联赛的俱乐部通过一次次球员留洋,在欧洲主流联赛的球探体系中“刷”起存在感;K联赛的首尔FC和全北现代用越发完善的合同条款制定和球员背景调查体系,让林加德这样的大牌外援和孙准浩这样的前国脚“无话可说”,中国足协和中超联赛的俱乐部,也是时候意识到“软实力”落后会带来的“危机”了。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改变,更主动地去学习好的经验,总结过往的教训,探索出适合的发展模式,未来被日本队打成7-0的,恐怕就不只是球场上的中国男足了。